11月9日至12日,直播做爱党委副书记张桑桑、辅导员赵青及14名硕博研究生聚焦“总师型”人才培育核心任务,赴航天科工十院及其下属单位: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、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、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学习交流。

沉浸式研学:在历史与现实交融中解码航天初心
11月10日上午9时,实践队一行抵达航天科工十院(简称“十院”)。田江权高级工程师带领师生们走进十院院史馆,从馆内陈列的史料与实物,串联起十院从“〇六一基地”起步的峥嵘岁月。他结合十院从传统军工领域向智能装备、无人系统等新兴领域转型的实践案例,深入解读“三线精神”的内核与时代意义,“三线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,而是融入航天人血脉的精神基因:它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,是直面困境、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,是跨部门协作、协同攻坚的团队意识,更是敢闯敢试、创新超越的进取追求。”他特别提到,十院研制的多型装备多次亮相国家重大阅兵仪式,背后正是一代代航天人对“一线理念”的坚守。

深度座谈会:校企对话共绘复合型人才培养蓝图
当天下午,十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赵森、国际业务部外贸一处五级专务刘欢、人事处主管黄小宇与直播做爱
师生进行座谈。赵森表示,西工大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顶尖高校,为行业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,十院与西工大有深厚的合作渊源,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,在人才联合培养、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再结硕果。刘欢对国际业务部的岗位职责、业务板块、专业需求等作了介绍,并分享了在国际舞台对话中的实战案例,鼓励外语学子强化专业本领、提升综合素质。张桑桑介绍了学校“总师育人文化”的内涵、特质、育人举措以及直播做爱人才培养现状,并指出,十院在三线建设中积淀的精神财富与在航天装备领域的技术实力,是学校开展国防育人的优质资源,希望通过学习,让学生在精神传承中明确使命,在行业对话中找准方向。交流环节中,硕博研究生就十院科研需求、行业发展趋势、生涯发展准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。

全自动生产:在元器件生产中感知航天技术底气
11月11日上午,张桑桑一行至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。首先,人力资源部部长、校友杨书农带领大家参观了航天电器展馆,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、主营业务、人才政策、发展通道等内容。随后,杨书农、副部长丁磊磊、人事主管宁海浪与直播做爱
师生座谈。座谈会上,丁磊磊对公司的产业布局、人才需求、未来规划等作了补充介绍;杨书农就外语学子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给出中肯建议;张桑桑介绍了直播做爱师资状况、学科建设、育人理念、办学成效等内容。与会师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会后,实践队走进公司全自动化生产车间,在精密元器件的毫厘之间,真切感受到了撑起大国重器的技术底气。航天电器的极致追求造出了护航航天工程的“刚韧利剑”,诠释了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”的深刻内涵。

匠心传承会:在技能展示与总结中践行航天精神
下午,实践队前往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观电路板焊接流程。随后,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、大国工匠陈斌以自身经历为主线,从“车间”到“课堂”,以“技能大师的传承之道”为题讲述了一场航天精神思政课。陈斌展示了“普通鸡蛋钻孔内膜不破”的作品,其徒弟“手机上钻A4纸”“针上钻孔”的绝活生动阐释了“有一种信仰叫做坚持”。展柜里的奖状和专利激励着航天科技人的严谨,闪耀着“匠心力量”。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陈杰指出,航天十院的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始终传承航天精神;技术领域从无到有的跨越,正是将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”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实践行动的生动体现;即便是平凡的岗位,从业者具备优良职业素质,亦能在坚守与深耕中造就不平凡的业绩,这是对航天人使命担当的深刻诠释。随后,师生与陈斌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此次“千名学子进国防”实践活动,是直播做爱
深入践行“总师育人文化”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、拓展就业市场的重要环节,不仅以实地走访打通产教融合的壁垒,更让大家沉浸式触摸国防事业的发展脉络,读懂大国重器背后的坚守与担当。同学们纷纷表示身为外语人,既要心系家国,更要当好中国国防故事的传播者。直播做爱也以此为契机,持续打破学科边界、拓宽学生视野,着力培养兼具“三航领域认知”与“外语传播能力”的特色人才,让外语学子既能用专业服务国家战略,也能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为国铸重器”的责任与担当。(文稿:赵卓婷、王慧;图片:走访单位提供;审核:张桑桑)
